如此日复一日,久而久之,结局不用我说你们肯定也猜到:腰酸了,背废了,肩硬了,这又得找老师傅使点劲松松了。
自从选入 2020 年巴黎奥运会比赛项目,运动攀岩热潮每年都持续增长。据 2023 年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数据显示,2012 年全国的攀岩爱好者只有近 1万人,而 2023 年这个数字到达了 50 万。[1,2]
日常处于被迫拉长的状态,疲惫无力,经常酸痛不说,就是哪天突如其来想练练,都找不到肉在哪。
攀岩,堪称肩背邪修——让你快速找到肌肉发力感,让羸弱的肩背强大起来,两个月速成!
有研究发现,久坐不动的年轻人,只要每周 2 次,坚持 8 周室内攀岩训练,躯干屈肌、伸肌的最大等长力量以及握力都会显著加强。[3]
与非攀岩者对比,攀岩者的肩部伸肌、屈肌、旋转肌的功能性都要更加强悍。[4]
而且只要 8 周啊朋友们,现在开始爬墙,10 月份就能收获健康有力还迷人的小肌肉
以基础的攀爬举例,需要上半身保持挺拔姿态,双脚踩稳岩点往上蹬、双手交替抓住岩点将身体贴近岩壁,往上爬的同时还要保持平衡防止掉落。
过程中,肌肉不仅做向心收缩,比如拉起身体;更有大量等长收缩,比如悬挂维持某个位置;还有离心收缩,控制下落、支撑体重。
相比器械训练,攀岩时多种肌肉收缩模式叠加,更能激发肌肉生长、提高神经适应性。
背阔肌、大圆肌、小圆肌、肩胛提肌、前锯肌、三角肌、上中下斜方肌、肱二肱三、腹横肌、腹内外斜肌、腹直肌、指屈肌等,一旦有哪块肌肉没跟上,人就会从岩壁上掉落。
面对掉落威胁,没有一块肉敢歇着。上肢小大肌群们突然奋发图强了!无师自通了!不摸鱼不摆烂了!通通出来干活了!
当你日益精进,解锁更多攀岩技巧动作,比如挂脚、勾脚、折膝、旗式平衡、kneebar、dyno 等,开始学会下肢发力,那么除了肩背,还将练到臀腿、三牛代理注册握力、指力、臂力等全身,提升身体协调能力、肌肉控制力、平衡能力。
网上随手一搜,就能看到岩友现身说法,用自身经历验证「攀岩后瘦了」「减肥 10 年不如攀岩 1 年」。
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曾找到十四名经验丰富的攀岩者,在他们运动时(攀爬 4 分钟,休息 15 分钟,反复进行 3 次),测定心率和耗氧量发现:
攀岩与中等速度跑步(每英里 8-11 分钟)的能量消耗相似[5]。攀爬 4 分钟,大约就能消耗 80 千卡左右热量,约等于跑了个八百米。
有研究对德国一家大型室内攀岩馆 5 年内 515,337 次攀岩行为计算,每人次平均攀岩时间为 2 小时 47 分钟[6]。
在众多夸夸的种草帖里,「攀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」「攀岩比健身有趣」是许多攀岩人的共同感受。
这或许因为,攀岩需要大脑高度专注、摒弃杂念,与身体协作合力寻找到路线最优解,甚至需要在恐慌中保持专注和冷静。
几个「掉落 - 重来」的回合下来,当你终于完攀目标线路,恐惧消退后,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出类似奖赏信号,大脑被巨大的惊喜、满足填满。
而每一次成功的攀爬,都将强化这一信念,给攀岩人持续的正向反馈,让人欲罢不能。
多项治疗性攀登相关的 RCT 试验研究表明,运动攀岩能给焦虑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、抑郁症、认知、自尊以及社交方面带来积极影响,德国一些精神病院已经将攀岩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。[7,8,9]
对抑郁症门诊患者的研究发现,每周一次抱石攀岩,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评分,比居家健身效果更佳。
越爬越强、越爬轻松,攀岩后身心素质都得到增幅加强,真正的野蛮其体魄,文明其精神。
轻则皮肤剐蹭,茧子破裂;重则伤及韧带、骨头,常驻运动康复科。一旦出现意外,很可能会比较严重。
受过伤的老岩友都知道,学会撒手,安全掉落,不要逞强是持续攀岩的最高奥义。
不管身体基础如何,是否有运动经验,学习安全须知,练习基础能力,不轻易挑战超能力外难度,是攀岩入门也是是所有运动的第一课。